bob256体育
双特异性抗体:重塑肿瘤治疗的 “精准双剑客”12 款已获批数百款在研!
来源:bob256体育    发布时间:2025-09-30 18:42:12

  双特异性抗体(bsAbs)作为新一代肿瘤治疗药物,凭借 “同时靶向两个靶点” 的独特优势,突破了单克隆抗体(mAbs)在肿瘤异质性和耐药性上的局限。本文系统梳理双特异性抗体的分类机制、临床应用现状、面临挑战及未来方向,重点解读其在血液系统肿瘤(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、多发性骨髓瘤)和实体瘤(如非小细胞肺癌、胆管癌、乳腺癌)中的关键临床数据,同时介绍双抗与化疗、靶向药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合策略,为读者全面呈现这一疗法如何从实验室走向临床,逐步成为精准肿瘤学的核心力量。

  在肿瘤治疗领域,单克隆抗体曾是 “明星药物”,但随着临床应用深入,肿瘤异质性和耐药机制逐渐暴露其短板 —— 单一靶点阻断难以应对肿瘤细胞的 “逃逸”。双特异性抗体(bsAbs)应运而生,它能像 “双靶点杀手” 一样,同时结合两个不同的抗原或信号通路,从多重维度攻击肿瘤,成为突破治疗瓶颈的关键武器。

  阻断多重信号通路:肿瘤细胞常通过激活多条平行信号通路产生耐药,双抗可同时抑制两个靶点(如 EGFR 和 MET),避免 “一条通路被堵、另一条通路代偿激活” 的问题,明显降低耐药风险。

  优化免疫激活:部分双抗(如 T 细胞衔接器)能将免疫细胞(如 T 细胞、NK 细胞)“牵引” 到肿瘤细胞附近,激活免疫杀伤;还有双抗可同时阻断两个免疫检查点(如 PD-1 和 CTLA-4),解除肿瘤对免疫系统的 “抑制枷锁”。

  降低脱靶毒性:部分双抗(如 “义务性双抗”)需要同时结合两个靶点才会发挥作用,而正常组织通常不会同时高表达这两个靶点,因此能减少 “靶向正常细胞” 的毒副作用。

  根据药效学特点,双特异性抗体大致上可以分为义务性双抗和组合性双抗两大类,两者的作用逻辑差异显著:

  义务性双抗:必须同时结合两个靶点才能发挥疗效,依赖两个抗原的 “空间协同结合” 启动下游信号。最典型的是T 细胞衔接器(TCEs),比如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 blinatumomab,它一端结合 T 细胞表面的 CD3,另一端结合肿瘤细胞表面的 CD19,只有当两者同时结合时,才能将 T 细胞 “锚定” 在肿瘤细胞旁,激活 T 细胞的杀伤功能(图 2B)。

  组合性双抗:可独立结合两个靶点,无需同时结合就可以发挥作用。例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 amivantamab,它能分别结合 EGFR 和 MET 两个靶点,单独阻断各自的信号通路,同时还能通过 Fc 段激活 NK 细胞的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(ADCC)(图 2A)。

  除此之外,双抗还可按治疗方向细分,包括用于双受体抑制的双抗(如 amivantamab)、用于免疫治疗的双抗(如 T 细胞衔接器、NK 细胞衔接器、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)等,不一样的双抗在临床中针对不一样肿瘤场景(表 1)。

  自 2014 年首款双抗 blinatumomab 获批以来,全球已有 12 款双抗获 FDA或 EMA 批准,其中血液系统肿瘤是 “主战场”,实体瘤领域近年来也迎来多项关键突破,逐步打破 “双抗难入实体瘤” 的困境。

  血液瘤因肿瘤细胞抗原表达相对均一、肿瘤微环境相对简单,成为双抗的 “试验田”,多款药物已成为复发/难治性(R/R)患者的救命选择。

  多发性骨髓瘤是双抗的另一重要领域,目前已有 3 款双抗获批,靶点涵盖 BCMA(B 细胞成熟抗原)和 GPRC5D(G 蛋白偶联受体 C5D):

  对于复发 / 难治性淋巴瘤(如滤泡性淋巴瘤、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),靶向 CD20 和 CD3 的双抗展现出优异疗效:

  glofitamab:2023 年获批用于 R/R 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,其独特的 “2:1” 结构(双价结合 CD20,单价结合 CD3)增强了对肿瘤细胞的结合力。在 I/II 期 NP30179 试验中,39% 的患者实现完全缓解,中位随访 12.6 个月仍维持缓解。

  实体瘤因肿瘤异质性高、肿瘤微环境致密、脱靶毒性风险大,曾是双抗的 “难点领域”。但近年来,随着靶点选择优化和药物设计创新,多款双抗在非小细胞肺癌、胆管癌、乳腺癌等实体瘤中取得突破。

  胆管癌中,HER2 阳性患者约占 5%-10%,但传统 HER2 靶向药(如曲妥珠单抗)疗效有限。2024 年,zanidatamab(靶向 HER2 的双表位双抗,结合 HER2 的 ECD2 和 ECD4)获 FDA 批准用于 HER2 阳性(IHC 3+)胆管癌,成为首款获批用于胆管癌的双抗:

  更重要的是,zanidatamab 可激活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(CDC),这是曲妥珠单抗 + 帕妥珠单抗组合不具备的机制,因此对部分耐药患者仍有效。

  zenocutuzumab(靶向 HER2 和 HER3):针对激素受体阳性/HER2 阳性乳腺癌,联合氟维司群和帕博西尼时,ORR 达 35%,mPFS 11.3 个月,为内分泌治疗耐药患者提供了新选择。

  为逐步提升疗效,研究者将双抗与抗体药物偶联物(ADC)结合,开发出双特异性 ADC—— 既保留双抗的靶点特异性,又能通过 ADC 的 “弹头”(如拓扑异构酶抑制剂)精准释放细胞毒性药物。目前多款双抗 ADC 已进入临床:

  双抗单药虽有效,但肿瘤的复杂性仍需联合治疗才能进一步提升疗效。目前临床中主要探索双抗与化疗、靶向药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(ICIs)的联合,已取得多项阳性结果。

  实体瘤穿透性差、脱靶毒性、抗原异质性。针对这样一些问题,研究者正从药物设计、靶点选择、联合策略等方面寻找解决方案。4.1 挑战:阻碍双抗大范围的应用的 “三座大山”实体瘤穿透性差

  双特异性抗体作为肿瘤治疗的 “新一代精准武器”,已在血液瘤中确立标准地位,在实体瘤中也实现从 “0 到 1” 的突破。从 blinatumomab 开启双抗时代,到 amivantamab、zanidatamab 等药物破解实体瘤耐药难题,再到双抗 ADC、三特异性抗体等下一代药物的探索,双抗正逐步重塑肿瘤治疗格局。

  本公众号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加多信息之目的,且明确标注明确来源和作者,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(),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。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
  颠覆认知!家禽肉过量摄入风险惊人:每周超 300 克,胃肠道癌症风险翻倍,男性更为突出

  程序员自曝Windows 95开发团队因时间紧迫无法为操作系统单独开发安装程序

  收评:A股9月收官!创业板指本月涨超12% 科创50指数本月涨超11%

  罗技生产力鼠标 MX Master 4 发布:触觉反馈,到手 899/879 元

上一篇: 单克隆抗体的中心概念 下一篇: 把ADCC的“威力”调小点儿!抗体工程中的LALA技术

2020 © bob256体育 All rights reserved.